The Life of Chuck
愿你也像Chuck说的那样,相信自己会永远「踏光前行」
- 2 min read
 
    故事的开篇,就有些不对劲。
世界好像正在一点点失灵。街头是没完没了的堵车,网络时断时续。人们的对话里藏着不安,“You know about California, right?” 她们压低声音,好像在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
一种末日感悄悄弥漫开来。
斯蒂芬·金很擅长描绘这种日常秩序崩塌前的诡异平静。午后的阳光依旧很好,天空是“an unblemished blue”,没什么瑕疵的蓝色。街上还是有很多人,一个女孩踩着滑轮,“skates rumbling on the sidewalk”,轮子在人行道上咕噜咕噜地响,头发在身后飘扬。
一切看起来似乎正常,但你就是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看不见的地方分崩离析。
原以为,这会是一个关于世界如何终结的故事。毕竟,书里写着,
“Everyone agreed they would muddle through somehow once the wired-in world finally went dark.”(大家似乎都默认了那个连接一切的网络世界终将熄灭。) 但斯蒂芬·金在这里玩了个花招。
镜头一转,我们被带进一间安静的病房。这里没有末日的喧嚣,只有心脏监护仪稳定而单调的“bip… bip… bip…”声,还有一个男人沉重、缓慢的呼吸声。
这个男人就是Chuck。
我才恍然大悟。那个即将分崩离析、走向终结的世界,不是我们脚下的地球。
是查克·克兰茨(Chuck Krantz)脑中的世界。
他的哥哥道格说,查克是个普通人,在一家银行做出纳,一辈子勤勤恳恳。
“He was never going to win a Nobel Prize or get a Medal of Freedom from the president—but he did love it.” (他不会得诺贝尔奖,也拿不到总统自由勋章,但他确实热爱自己的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当他的生命走向尽头,一个完整的宇宙也随之坍塌。
这正是整部作品最触动我的地方,也是书中那段让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的话:
“The human brain is finite—no more than a sponge of tissue inside a cage of bone—but the mind within the brain is infinite. … I think when a man or woman dies, a whole world falls to ruin—the world that person knew and believed in.” “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不过是骨笼里的一块海绵组织。但脑中的心智却是无限的。…我想,当一个人死去时,一整个世界也随之毁灭——那个他所认知、所相信的世界。”
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也就意味着,同时存在着几十亿个平行宇宙。每一个宇宙,都由独一无二的记忆、情感、知识和想象构成。
Chuck的世界,就是其中一个。
书没有按时间顺序讲述查克的一生,而是像回溯记忆那样,片段式地、跳跃地展现他脑中世界的吉光片羽。
有一幕我印象很深。中年的查克,生活进入了一种平稳但略显乏味的状态。
“His life is narrower than the one he once hoped for, but he’s made his peace with that. He understands that narrowing is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他接受了这种“变窄”,甚至觉得这是事物的自然规律。每天,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蚂蚁,在既定的轨道上,穿过那些享乐主义的蚱蜢。
生活不算刺激,但还算愉快。“Quite pleasant is enough these days.” 这些年,过得去就行了。
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会心头一紧。我们多少人,不也是在某个时刻,与那个曾经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和解,然后把日子过成“还算愉快”的样子。
但查克的世界里,不只有这种平静的窄。
一个寻常的下午,他提着公文包走在街上,听到了街头艺人敲的鼓。那鼓点有一种原始的魔力。然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他停下脚步,放下了那个装满待批改文件的公文包,开始跟着节拍晃动身体。
他跳起舞来。
就在波士顿的街头,在一个素不相识的鼓手面前,这个平日里一丝不苟、生活循规蹈矩的中年男人,跳了一支舞。
后来,他自己也在想:
“Why did you stop to listen, and why did you start to dance?” 他不知道答案。或许,答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停下来了,他跳了。
那一刻的自发、纯粹和释放,成了他脑中宇宙里一颗不会陨落的恒星。斯蒂芬·金用一段极具穿透力的文字,描述了这颗恒星的意义:
“Later he will lose the ability to walk, never mind dancing… Later he will lose the ability to chew food… Later he will enter a land of pain so great that he will wonder why God made the world. … What he will remember—occasionally—is how he stopped, and dropped his briefcase, and began to move his hips to the beat of the drums, and he will think that is why God made the world. Just that.” “之后,他会失去行走的能力,更别提跳舞。之后,他会失去咀嚼的能力。之后,他会陷入巨大的痛苦,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创造世界。但他偶尔会记起,自己曾如何停下脚步,放下公文包,跟着鼓点扭动,然后他会想,这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原因。”
就是为了那样一个瞬间。
“Everything you see. Everything you know. The world, Chucky. … Every year you live, that world inside your head will get bigger and brighter, more detailed and complex.”(“你看到的一切,你所知的一切,就是一个世界,查奇。…你每多活一年,你脑中的那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大、更亮、更复杂。”) 正是这些爱、好奇、失落、知识,还有那个在街头跳舞的下午,共同构筑了查克那独一无二、广阔无垠的宇宙。
当他还是个少年时,有一次在舞会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秋天凉爽的空气让他兴奋的脸颊降温,但心里的狂喜没有。他抬头,看到了百万颗星星,并且在那一刻顿悟:
“The universe is large… It contains multitudes. It also contains me, and in this moment I am wonderful. I have a right to be wonderful.”(宇宙是浩瀚的。它包罗万象。它也包含了我,而在这一刻,我棒极了。我有权这么棒。) 我想,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努力建造、丰富自己脑中的那个世界。我们用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犯过的错,以及那些像在街头跳舞一样“出格”的瞬间,来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
直到最后,当心脏监护仪的声音停止,当一切归于平静,这个我们用一生构建的世界,也将熄灭。
这听起来或许伤感,但The Life of Chuck给我的感觉却不是。它反而让我觉得,正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如此珍贵且终将逝去,我们才更应该用力地去感知、去体验、去创造。
去记住轮滑鞋压过路面的声音,记住秋日空气的清凉,记住让你忍不住起舞的鼓点。
读完后,发现有同名电影,于是也去看完了。
这部影片特别适合沉浸式观看,因为一开始你可能看不懂影片的走向到底是什么,一头雾水,但是仔细、放松地去看,慢慢、慢慢就进入了主角Chuck的世界。
它同时也是一部能让追逐、忙碌着的你,略微放缓节奏的影片。
如果假期回程不小心读在路上,或者路途特别遥远,这部片子是不错的选择哦。
电影中有一段特别喜欢的话,分享给你,愿你也像Chuck说的那样,相信自己会永远「踏光前行」。
作者简介 · · · · · ·
斯蒂芬·金,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声名鹊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在斯蒂芬·金3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到35个国家,总印数超过3亿册。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因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下载链接: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4184)